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正文
南宋丞相吴潜的惠州故事:清代绅士择城隍庙前地,复建吴潜墓

时间:2023-07-27 16:35:28   来源:今日惠州网

惠州博物馆户外文物展区,有一块“宋丞相许国公吴毅夫先生墓碑”,向世人讲述一段久远而曲折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宋末年出现两位文韬武略的状元宰相,一位是忠肝义胆、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另一位是名臣之子、两度拜相的吴潜(字毅夫)。二人均为南宋股肱之臣,也与惠州有交集。他们均遭遇不幸,却又赢得后人敬仰。

曾被贬谪龙川,卒于任上

吴潜,安徽人,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均是当朝名儒。父亲吴柔胜乃程、朱理学的饱学之士,治学极为严谨,为南宋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吴潜少小天资聪慧,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于嘉定十年(1217)考取进士第一,高中状元,后历任江东安抚留守、淮东总领、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淳祐七年(1247)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淳祐十一年(1251)与开庆元年(1259)两度入相,封庆国公、许国公。

他忠亮耿直,主张清除腐朽的官僚集团,加强战守之备,抗御元兵,后又因反对立度宗为太子,触怒理宗皇帝,遭奸臣贾似道所害,被谪建昌军,继徙潮州,后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今龙川)安置。

吴潜《履斋先生遗集》书影。侯县军翻拍

自宋咸平年间开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尧佐、端明殿学士苏轼、提举京畿常平唐庚、中书省徐秉哲、岳飞儿子岳霖、右迪功郎安诚、崇政殿说书陈鹏飞、博士王冑等先后寓惠。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这首南宋无名氏所作的《长相思》,里面提及的吴、贾两个“循州”,正是吴潜与恶贯满盈的奸臣贾似道。

吴潜被罢相,年近70岁流放到循州。吴潜看到循州城常受东江洪水威胁,东山寺北面和西边的大片农田亦十年九涝,便发动邑人,修建了大路田防洪大堤。吴潜致力为百姓造福,“政绩斐然”,“百姓勒碑纪念”。

贾似道惧怕吴潜会东山再起,指派武臣刘宗申到循州当知州,暗中陷害吴潜。景定三年(1262),吴潜在循州暴卒。有人认为是被刘宗申毒死的。吴潜似乎早有预知,对人说:“吾将逝也,夜必雷风大作”,是夜,果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吴潜撰遗表,作诗颂,端坐而逝。他在临终前写有《谢世诗》《谢世颂》各三首。循州百姓闻此噩耗,无不失声痛哭。

贾似道被贬循州,沿途百姓认为,他经过当地,将带来晦气,于是纷纷张贴檄文驱逐,贾狼狈不堪。当时负责押送贾似道的官员郑虎臣,他们走到一所古寺中歇息时,墙壁上有吴潜被贬循州过此地时的题字。郑虎臣大声责问:“贾团练,吴丞相何以到此?”贾似道羞愧难言。9月,贾似道到达福建漳州城南的木棉庵。郑虎臣多次催他自尽,贾似道贪恋余生,不肯寻死。郑虎臣说:“我为天下杀你,虽死何憾!”便将贾似道锤杀。

清代惠州绅士择城隍庙前地,复建吴潜墓

吴潜之死朝野震惊,时人写下不少哀悼、纪念诗文。人们甚至将吴潜、文天祥两位“状元宰相”的才华和道德媲美北宋名相司马光和寇准。

吴潜生前几度在地方任职,对平民教育倾注巨大的热情,为推动程、朱理学的发展和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两宋时期是中国词发展的颠峰时代,佳作迭出,吴潜就是这群星闪耀中的一颗。他的词风激昂凄劲,慷慨悲怆,题材广泛,主要是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也常吐露个人理想受压抑的悲愤,与辛弃疾词媲美。吴潜与同时代的文人骚客多有诗词唱和往来,著名词人吴文英即出其门下,任其幕僚。吴潜存世词作共计268首,《全宋词》收有其词256首,在南宋词坛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宋著名的实力词人,为南宋一大家。明人梅鼎祚将吴潜著作整理成《履斋先生遗集》《许国公奏稿》等传世。

吴潜卒后,家人怕将其葬在循州再受刘宗申之徒报复,入土不安,遂移灵柩东江而下,安葬在惠州桥东嘉祐寺南坡、惠新东街东端入口处三吊龙山,与东坡故居结伴。

惠州人敬重吴潜的人格气节,将他列为先贤,祀于惠州西湖景贤祠。人们还将吴潜曾寓居的龙川仙塔下的古寺,改名为“正相寺”,塔亦因名“正相塔”。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宋丞相吴潜墓,在县北嘉祐寺南岭。按,南岭在白鹤峰东,嘉祐寺今改建城隍庙。墓久圮,咸丰年间绅士择城隍庙前地建复。”

早年,惠州市粮食加工厂在三吊龙山建厂房,征用吴潜墓,挖出“宋丞相许国公吴毅夫先生墓”墓碑。这块墓碑后放在惠州市第八小学校门右侧。1982年,惠州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吴潜墓碑,将其运回惠州博物馆收藏。该墓碑长64厘米、宽42厘米、厚28.3厘米,墨石质地,碑正面楷书“宋丞相许国公吴毅夫先生墓碑”,落款为“大清咸丰七年季夏月谷旦重修,归邑人士勒石”。这款清代石碑,佐证了清光绪《惠州府志》“咸丰年间绅士择城隍庙前地建复”的记载。

(侯县军)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