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与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3)》。报告提出,京津冀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主体,应主动应变,积极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意义重大。京津冀人力资本集中、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的重要承载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应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勇担使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以协同创新驱动经济红利辐射全国。
京津冀的发展重在协同,要在创新,利在拉动,但进入新发展阶段,仍存在三地发展不均衡、协同性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三地协同机制尚不健全。顶层设计需要无缝衔接。专项资金导向作用还需更好发挥,科研经费跨省流动核算方式亟需破解。二是协同创新辐射尚不明显。审时度势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协同创新高地建设还需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还需更有效辐射天津以及河北其他区域。三是协同共建园区尚未“三赢”。三地高新区应探索更加有效的整合模式。研发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的共建机制还应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自贸协定的衔接还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协同转化能力尚未健全。全面系统搭建服务网络,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升。
基于此,应通过京津冀协同创新来提高竞争力、打造新优势,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动能示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强供给能力。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围绕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之城”建设,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角度优化完善科技改革创新顶层设计。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与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注资。大力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雄安新区布局。
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京津冀科研协作,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开放共享。同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三地技术创新重大需求,积极创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性和区域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装置和高端中试基地。
提升改革动力。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区域创新示范高地。加快推动形成区域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协同共享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大型仪器互联互通等区域创新资源互认共享举措。完善联通京津冀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
激发园区活力。加快全球开放合作,推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引擎作用,持续提升天津、河北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探索省级高新区对接京津园区发展新模式,推进三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三地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