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答案或许不在别处,而是依旧停留在“人”本身:用尽全力,帮助孩子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三个妈妈六个娃(ID: pkumum)
文丨 啾啾妈编丨May
(资料图片)
我发现这代家长太难了,因为科技发展、因为信息爆炸、因为社会变革……总之我们没法像我们父母辈那么“单纯”了。
以前做爸妈的大多就一句话“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他们不用给孩子抉择所谓的教育路径,把娃交给家门口的学校就行,也不用为怎么选兴趣班、夏令营费神。
到了我们做爸妈,难度系数直接升级, 我们不甘心让孩子只会做题,但我们又不能让孩子不会做题。
当妈8年多,我也经历过很多的“拧巴”,
是送孩子去公立学校呢,还是国际学校?是把女儿培养得温良恭俭让呢,还是应该引导她们飒爽独立?
应试教育是绕不开的,那素质教育又该怎么搞呢?……
今年,人工智能因为ChatGPT的出现,格外热。太多人在说,在不远的将来某些能力、某些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看吧,我们这代家长又遇到新难题了。 身边很多家长有焦虑也有迷茫,鸡娃的方向都因为一些技术变革受到了影响。
讲真,我同样也有不少迷茫,我也在找答案,甚至还去拜访了北京的几所创新学校,和一些名校的校长也有交流。
所谓的“清晰的教育思路”我感觉短时间内很难整理清楚,不过我最近想明白了, 在未来10年内,有这么4个能力,是我要重点帮助孩子获得的。
规划能力
我们这代人,很多人其实从小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从小就被父母规划好了既定人生,小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的“小规划”,大到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的“大规划”。
但我看过身边太多同学,一进大学就开始放飞自我,泡网吧、打游戏、泡夜店。
这些同学根本不知道上大学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因为习惯了此前的人生都是由“别人”替他规划好的。这个“别人”可能是家长,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某些社会舆论。
于TA自己而言,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规划,可能TA根本没有想清楚过,甚至可能压根没想过。
哈佛大学在1953年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试验,主题是 “目标对人生的影响”。
实验选取了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的学生,调查发现:
27%的人都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了这样的结果: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领袖;
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上层,成为了行业的专业人士,医生、律师、公司高管等;
60%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没取得什么成绩;
27%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不如意,家庭也不幸福。
这个调查充分证明了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时代, 很多时候,方向、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前段时间,啾啾跟我说,她特别想进篮球校队,说她想好好坚持打篮球,目标是进校队。
啾啾在上小学之前就上过篮球课,运球能力还不错。她说每次一上篮球课,就会有特别自信的感觉。
听到啾啾这么说,我还挺开心的,她有目标,那我就努力支持她。
相对于给孩子直接规划好未来,我更愿意通过引导、增长见识、了解更多信息的方式,让她自发地去产生一些想要的东西和目标。
当孩子能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自发”的想要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掌控感。
哪怕有一天啾啾跟我说,她的目标不是考一个好大学,而是想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深耕,我也会全力支持她。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热的今天, 相对于给孩子设定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确定的未来,我们更该让孩子自发地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与人相处的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与人相处的能力太重要了。
在职场上,拼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生活中,无论是与家人还是朋友,亲情和友情好坏与否,考验的还是与人相处的能力。
与同事、朋友、家人相处的和谐度,直接决定了人生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发展。所以,多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平时对啾啾和呦呦,我大体是这样引导的: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多和周围人聊天,结交新朋友;
教导孩子学会倾听,并回应身边人的需求;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引导孩子关注身边人的情感和需求;
培养孩子说话、表达情感的能力。
希望啾啾和呦呦长大后,在与人相处这点上,至少不是个短板。
阅读能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新教改后的中高考语文越来越难了,成了拉分最厉害的科目。
以致现在大家都开始喊“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其实,有一个前提是 “得阅读者得语文”!
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还说过: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要适当拉开差距,还要考阅读速度,有15%的学生答不完题是正常的。”
关注这几年高考语文的家长会发现,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拿去年的全国甲卷来说,作文考题是以红楼梦大观园为题干。
如果没有通读过几遍《红楼梦》的孩子,看到这样的题干,真的会懵圈到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语文的难度还不光体现在作文方面,其他题型的难度也比以前高了。
除了语文,其他学科的阅读难度也在增加。我们会发现平时写作业孩子会有读不明白题目,需要家长帮忙辅助读题的情况。
可以说现在 全学科阅读都是极其重要的。不爱阅读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学好语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且相比于单纯追求孩子的阅读数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运动能力
我自己是一个狂热的运动爱好者,这些年来健身、徒步、登山,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运动的受益者,我给女儿们报的兴趣班也大多是“运动项”的,除了铁打不动的游泳,还有体能训练、踢球,为了女儿们在家也能运动起来,我甚至在家里装了岩墙。
五一小长假,我刚陪女儿们参加完一年一次的斯巴达。
之所以对运动这么痴迷,除了强身健体、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性格这些初心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
1、经常运动的人更聪明
经常运动的孩子更聪明,这可不是我空口白话瞎说的。
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树突、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记忆力。
2、运动让人更快乐
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运动完,心情会变好,精力也更好。
其实这也是有依据的,每次运动,人体都会立即增加神经递质的量,提升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的分泌。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促进身体的放松和愉悦,从而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运动是当下你所能做的,对大脑最好的最具转化性的东西。
我把这句话的出处「演讲视频」放在这里,大家可以看看神经科学家是怎么通过实验解释运动的强大效果的。
TED演讲——神经学家Wendy Suzuki
所以我真心觉得,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吝啬孩子去运动的时间。
总结一下,其实 规划能力是为人生提供动力的能力, 与人相处能力的本质是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与人的协作, 阅读能力本质上则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 运动能力是为身体负责、锻炼意志力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培养好孩子的这4种能力,孩子未来的人生不会太差。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