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上世纪初由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进一步阐述的大陆漂移学说,在当时几乎不被地质科学界接受。魏格纳为了证实这个学说,四次登上格陵兰岛考察相关地质,在最后一次登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之时,魏格纳死于这次探险,大陆漂移说也因此无人问津。可就在过了三十多年后,一份有关欧洲与北美的地质报告让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回到了地质科学的主流。
要解释大陆漂移说就要从提出它的人说起,一开始提出这个假想的并不是魏格纳,而是十五世纪现属比利时的地理家和制图家亚历山大.奥特流斯。因为是制图师,对地形的构造比较敏感,他在一本书上说:“如果认真观察欧洲西部大西洋沿线与北美和南美洲的地形,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它们曾经是拼在一起的”这一学说后来由魏格纳再次提出,但由于当时的证据匮乏以及对全球地质的不了解,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可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尤其是阐述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死后这个学说更是沉寂了三十年。
下面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首先,南极洲下面有丰富的煤炭就是一个最有力的支持点,煤炭都是由几亿年前的树木与动物的尸体化石变成,如果南极洲一直都是待在那里不动的,它的冰层下面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有煤炭。其次,在生物证据上,有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化石发现于非洲南部和南美洲,这种生活在两亿年前的恐龙不会游泳,无法下水,那它们是如何爬到大洋另一边的呢?而且以我们自己的观察,把世界地图平铺在面前,可以清楚的发现非洲的安哥拉共和国与南美洲的巴西东部可以无缝的贴合在一起,以及马达加斯加群岛与莫桑比克共和国也是可以衔接在一起。
解释了大陆漂移学说,就要再弄清楚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大陆是怎么漂移的?它漂移的推动力是什么?魏格纳一开始进一步阐述大陆漂移学说的时候,他的解释的推动力是潮汐,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想法,但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潮涨潮落从而带动陆地板块移动这个阶段,是不能感受到这位地理学开创人的先人之处。这样来说吧,潮汐来自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的惯性,有人说,地球六十亿年的历史,为什么大陆分离是在这十亿年之间发生?在二十亿年前地球的自转速度可能只有四、五个小时,地球飞速的旋转,月球比现在离我们近的多,从而有巨大的引力控制着当时地球的海水,可能在一天内世界的某个角落十几次掀起百米的巨浪,当时整个世界是没有大陆的,由于后面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影响,有了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造就了最初的大陆,涨落的潮汐对现今的大陆板块还有着影响,它在以每年0—100毫米的距离或是挤压或是分离而运动着——如喜马拉雅山脉及阿尔卑斯山脉与东非大裂谷及贝加尔裂谷。
如今的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后果不仅是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国家,它跟大陆漂移有着有着很深的联系。首先如果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后会加速大陆板块的移动。海洋之所以会流动,是因为全球海洋的含盐量不一样,从而海洋里的水的密度就有差别,密度大的海水会下沉,密度小的水会上升,上升到上面的海水温度会增高,从而使整个海洋以不同的方向移动。日料里出名的三文鱼,它们就是借着大洋环流从加拿大出发,游行地球一圈之后再回到加拿大,每年的七月到十月,加拿大佛雷瑟河上游的三文鱼回流景象相当之壮观,成千上万只三文鱼逆着太平洋而上,跳过尼亚加拉瀑布,由于阻力很大,三文鱼狠狠地撞向急流的瀑布,下游的河水都会被染成红色。大洋环流加速的后果就是大陆之间的移动速度可能达到100—200毫米,甚至更大,由于地壳运动频繁,从而地震海啸会更加频繁的发生。
在大陆漂移学说之下还有另外两种假说分支,一种是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论,它们大概的意思是大陆板块的移动不仅仅是潮汐的推动力,由于地壳在不停的运动,海洋深处有新的火山喷发,而新出现的地幔由于不停的上升从而使上层的大陆受到地底地幔的扩张,向别的方向移动,简单来说,就是下层的大陆把上层的陆地顶开了。不论是现今地理学哪种说法,都基于魏格纳当初阐述的大陆是在移动的说法,而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也是当今地理学的基础。
獨立、自由、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