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
【资料图】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顶端夜读#
《红楼梦》故事里,红楼到底是红色的楼还是朱门大户,亦或者另有深意?作者为啥写这本书?咱们猜来猜去也没有意义,不如让作者自己说!好好看看开卷第一回及第五回内容,细品“作者自云”的那些真话!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什么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梦幻故事呢?既然作者动辄以一僧一道来点醒世人耳目,我们就不妨来看看《金刚经》六如偈原话是怎么说的呢?
佛曰:“一切有为法,有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既然佛家认为,人生如梦幻泡影,万缘无非幻泡,道家亦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造劫历世而来。那么,何非梦幻?
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蒙侧批:苦恼是“造劫历世”,又不能不“造劫历世”,悲夫!
显而易见,红楼世界的梦幻,便是作者石兄真实的人生经历,而且书中写的是兴衰离合的末世际遇,是历史真传,非野史可比。
故脂批云:“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盖“风月鉴”是以史为鉴之意。故有“白骨如山忘姓氏”之语。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
石兄便是那块顽石,亦是通灵宝玉,书中真事被隐藏,故称甄士隐,若要知道通灵宝玉的真身,故事的原貌,那得从梦幻中寻找真相。
这就是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真正意思。也就是说,荒唐无稽的第一回和第五回才是重中之重。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故事里,仙册便是闺阁女儿的墓志铭,显而易见,作者这是为闺阁立传,昭传千古风流人物。
为何为裙钗立碑作书呢?因为书中裙钗可齐家、治国、平天下!虽言裙钗,实乃仿离骚以美人写圣主贤臣,以闺阁写忠义也!
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写“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的姽婳将军林四娘,分明是告诉世人,书中风流即忠义,真正知大义的是作者笔下的闺阁女儿,而满朝文臣武将,向言“文死谏、武死战”者,纷纷当了降将贰臣,正所谓:“纷纷将士只保身,不期忠义明闺阁。”
恒王遂为众贼所戮。于是青州城内文武官员,各各皆谓:“王尚不胜,你我何为!”遂将有献城之举。林四娘得闻凶报,遂集聚众女将,发令说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不能报其万一。今王既殒身国事,我意亦当殒身于王。”
《红楼梦》故事里,闺阁为忠义,美人为圣主贤臣,红楼自然便是《桃花扇》里的华夏政权、朱明江山了。还泪之说典出卞和哭玉,你告诉我,日夜悲号惭愧的通灵宝玉又是什么呢?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十二是王的拆字法,帝王称天子,九州称天下,补天之石补的是华夏之天,以“昨夜的月”对应“今日的风”,以“昨夜的朱楼”对应“今朝的水国”,作者什么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说文解字》云:埂,秦谓坑为埂。《玉篇》也说:埂,小坑也。《广韵》曰:吴人谓堤封为埂。今江东语谓畦埒为埂。
青埂为清坑、情坑,即书中迷津孽海也!秦为华夏,秦业为华夏基业,故有宝玉与秦可卿梦中成婚,醒后秦氏又被现任族长贾珍染指,一门皆亡。前朝帝王、贾府前任族长,是朱明帝王也!
当今天子、现任族长是清朝帝王也,贾珍为康熙!荣源宁演,西府为源,东府为演,恰是舆图换稿四个字。一曲《红楼梦》,何尝不是一套《哀江南》?
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金刚经》《说文解字》《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