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IC photo
【资料图】
近日,据都市快报报道,浙江一名女士去银行存款5万元,被要求说明资金来源、提供收入证明。于是她改存49900元,顺利完成,还获赠一桶油。
很多人因此批评银行刁难客户。但实际上,银行的做法并非没有出处。
2022年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并拟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管理办法》第一条就指出其宗旨是“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除了大额存款时要核实身份、登记来源外,对于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实施交易、跨境汇款等行为,也有相应的身份核实和信息保存要求。
通俗地说,这项规定是为了令国家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管控性,而由于现金活动自带匿名性,更是管制重点。
不过,2022年2月21日上述发文的三部门又公告称:该《管理办法》因技术原因暂缓施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当时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的表态,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称,新规定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了具体规范和要求,金融机构需要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并进行人员培训,即需要时间准备。
据悉,国内绝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尚未执行此规定。而据本人检索公开信息,以及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了解,目前并无公开说法称要继续实施上述规定。从程序上讲,中国人民银行也不太可能直接秘密发文要求银行开始执行上述规定。
存款5万元要求出具收入证明,之所以引起关注与争议,正是由于该银行似乎是“单兵突进”。目前,尚不知道该银行是收到了有关部门的要求、作为试点先行,还是其各级领导中有人自作主张,抑或是计算机系统调整中的错误,把尚无需填写的项目当成了必填项。
对于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理解金融监管部门确实有此等信息核实和说明的规则和规划,“存款5万元登记资金来源”并非无中生有,将来也可能会全面落地。当然,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也提到过,“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居民存款显著增加,相较2021年,2022年我国居民活期存款和定期及其他存款维持了连增态势,增加了4.09万亿元和13.74万亿元,涨幅分别为12%和20%。
在社会尚未充分熟悉和认可此等登记规则时,银行执行此等规则多少会给储户造成困扰和不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给出的公开数据,目前我国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存取业务笔数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比例虽不算高,但绝对值也不小。故而如果没有充分的必要性论证和合法性授权,不建议个别银行抢这个“先进”。
最近,“提前还贷难”成了舆论热点,一些银行和客户的关系有些微妙。但无论如何,金融机构还是应该不忘“在防范风险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为民服务”的初心,加强行为的规范性,减少小动作,总有利于社会和谐。
撰稿 / 缪因知(法律学者)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刘军